近年来,广德市始终坚持把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聚焦“蓄势充能”“源头准入”“提质增效”等目标,着力锻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聚焦“蓄势充能”,提高党员队伍工作水平。学习内容多样化。严格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各乡镇(街道)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深刻把握其精髓并融会贯通,不断增强政治使命感和责任感。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员学习重点内容,依托“学习强国”“宣城先锋”支部微信群等“指尖上教育阵地”推送学习内容。学习形式多元化。围绕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党员关心关注的热点和短板问题,开设党员春训冬训“主题课堂”“创新课堂”“实践课堂”,将理论学习融入各类主题活动,推动党员教育“鲜”起来、“活”起来。积极组织党员前往广德彭村乡村干部实训基地、603航天火箭发射旧址、英烈山等党员教育基地重温光辉历程,领悟红色文化魅力,鼓励党员进行开放式学习,通过远程电教平台播放红色电影。学习成果实效化。各级党员发挥示范作用,坚持将“学与做”“知与行”“说与干”紧密结合,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户、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在防汛救灾、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人居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任务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将教育培训知识转化为解决基层问题的有力武器。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积极发挥模范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检验党员教育培训成效,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聚焦“源头准入”,优化党员队伍组织结构。严把党员入口标准。加强党员队伍源头突出问题治理,严格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四个总目标政策要求,始终把提高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标准放在首位,对预备党员资格申请人及其资格条件进行全面严格监督审查。注重思想教育培养。注重培训实效性,加强理论教育。按照“统一开班、分班培训,统一考试、全程督导”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发展对象学习状态、学习成效进行监督考核,确保培训取得实效。用好本地红色资源,加强党性教育,组织新发展党员前往红色基地开展集中宣誓,开展现场教学。择优选取培养人才。针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队伍年龄不断老化的突出问题,通过乡村两级干部“寻”、人才回归“引”、先进支部“育”等措施,挖掘青年党员好苗子,优化基层党员队伍组织结构,不断增强补充新鲜血液,注入新生力量。
聚焦“提质增效”,构建党员队伍管理体系。双向式组织管理。结合流动党员管理,主动联系流动党员及流入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实行“信息共享、活动共抓、作用共促”的双向管理机制,沟通了解流动党员日常参加学习教育、志愿服务情况,将其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依据。暖心式关怀联络。利用“党建引领 关怀暖心”活动,发动镇村干部力量,重点关注有留守老人和儿童的党员家庭,经常性开展关怀。沉浸式外出教育。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纪学习教育等,探索建立线上线下双轨课堂。线上依托学习强国、宣城先锋、桐汭红党建云平台等,定期推送学习资料。线下建立《流动党员联络卡》,鼓励其在流入地党组织过组织生活、日常学习,让党员“流动”不“流失”。